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读后感
作者:qchyd  文章来源:毛泽东旗帜网  点击数2531  更新时间:2010/4/17 23:40:01  文章录入:mzd8341  责任编辑:mzd8341

 

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读后感

 

作者: qchyd

 

 

浮夸风到底是谁刮起的?虽然官方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历史很清楚地记载了,这股风不是毛泽东刮起的,而是另有其人。他们是谁呢?

 

有人曾经说过:毛泽东头脑发热,难道我们头脑就不发热?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毛泽东的头上是不公正的。

这种评论貌似公正实际上是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而将浮夸风的屎盆子扣到毛泽东的头上,用心是极其险恶的!因为浮夸风正是说这样的话的人及其同伙刮起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泽东头脑究竟是不是象这个人说的一样发热了,毛泽东曾经有一封给六级干部的亲笔信,这封信给我们解读那段历史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毛泽东致六级干部的公开信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例如,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年青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植,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人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的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供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那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闲时半干半稀,杂以蕃薯、青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少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收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实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高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  

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读了毛泽东这封亲笔信会很受感动的。且不说其中谈到的诸多事项,就凭着写信人与读信人商量的那种平易近人的话语就足以让人感动的。此时的毛泽东在中国的威望如日中天,在信中他没有颐指气使,没有居高临下训示,没有“不争论”的武断,也没有“不管白猫黑猫”的蛮横,更没有“不管姓资姓社”的拔扈,有的只是一种平等待人的融洽,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冷静,哪一点象是头脑发热的样子?

再来看看信中所说的事项:

 

第一条说的是粮食产量问题。毛泽东说:“例如,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是不可能的。”同时还告诫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这里的上级指的是谁呢?对于小队来说,大队就是其上级,对于大队来说,公社就是其上级,对于公社来说,县就是其上级,对于县来说,地区就是其上级,对于地区来说,省就是其上级,对于省来说,中央就是其上级,这封信是写给省、地区、县、公社、大队、小队的,那么也就是说,他们的总上级就是中央,这里毛泽东要求他们不要管上级的高指标高要求,意思就是要他们不管中央的高指标高要求,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出中央有人对下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要求呢?这个人肯定不是毛泽东,而且这个人一定是浮夸风的始作俑者!

毛泽东已经说了,亩产有几百斤就不错了,但浮夸风中亩产可以达到上万斤,现在居然还把这笔帐算到毛泽东的头上,居然还说毛泽东的头脑发热,岂有此理!哪里还有一点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毛泽东说:“不可太稀,不可太密,许多年青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儿要密植,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人怀疑,中年人也有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的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供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那就好了。”这里毛泽东仍然要求下面不要管上面的命令,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问题。他自己没有对下面发出死命令,也没有要求中央发出死命令。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毛泽东说:“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闲时半干半稀,杂以蕃薯、青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件大事。”这一点可能是后来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前凑。有一则资料表明,毛泽东离世时给中国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就是可供全国吃三年的几千亿吨粮食。

这份资料让那些吹嘘“包产到户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的人心里很不爽,所以一直不见官方报道,但事实就是事实,真相总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突现出来。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少的问题。毛泽东说:“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这里我们仍然看不到毛泽东急功近利的情绪。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毛泽东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收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实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高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出处原来于此!经过三十年改开,农业不仅没有实现机械化,反而回到了小农时代。农业的巨大倒退却被资改派鼓吹成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巨大贡献。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毛泽东说:“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这里,毛泽东要求下面要讲真话,同时还说到讲假话都是“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也就是说下面讲假话的原因还在于上面。

 

最后,毛泽东说:“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这里毛泽东的谦逊达到了极致,他充分认识到“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只有“一年一年积累经验”,最后才会有“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同时还自称愿意成为保守主义者,希望同志们达到较高的目的。

 

作为一国之主,毛泽东不可能事必亲躬,如果将下面同志工作的失误都归为他决策的错误显然是极不公正的,从这封亲笔信中,我们看不到毛泽东有一丝一毫的头脑发热,但有人却说他头脑发热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朋友谈起浮夸风时,那位朋友说过,浮夸风不是毛泽东刮起来的,如果能找到毛泽东写给六级干部的信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这封信都传达到了生产小队,还办成了墙报,那时人人都可以看到的。我问,现在哪里能找到这封信?他说,不知道,你可以上网找找看。我试着找了几次,没找到。前几天偶然在乌有之乡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就有这封信,于是复制下来,细细研读。愈读愈感觉到毛泽东的伟大!毛泽东写过无数文章,有许多是给他的敌人写的,那些文章对他的敌人冷潮热讽,何曾客气过?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但这篇文章是写给他的人民的,用词,造句,语气,都是那么的恳切、真诚,不能不让我感叹!

 

历史可以有惊人的相似,但毛泽东却无法复制。人类几千年唯出一个毛泽东,毛泽东出于中国,这是上天对中华民族的恩赐,如果不是毛泽东,中华民族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屈辱地苟延残喘,有人说,如果中国让大清统治一定比现在生活得好,也有人说,如果是蒋介石统治也一定比现在生活得好,这些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无耻!无知是对历史的无知,无耻是因为他们愿意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为欺压中国人民的二强盗!

 

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毛泽东犯过错误,那么我要说,毛泽东所犯的错误就是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志过于仁慈!如果当年对于搞浮夸风的刘邓处理恰当,那么后来可能就不会有“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也可能不会有“永不翻案”的经典笑话。

 

今天,中国在经济上又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人民重新沦为奴隶,受六座大山(老三座大山加新三座大山即住房、医疗、教育)的压迫,人民不得不齐声呼喊:毛主席,你快回来!

 

2010-4-14

 

 

附:跟帖摘录

 

根本不是人民报 (2010-4-15 15:44:15)

    

历史是面镜子,可以照耀过去,可以照照现在,可以照亮未来!你可以有你的假设,我也可以有我的假设,把你们的假设写出来吧!让我们交流!让我欣赏你的美景!让你的美景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只是为了互相批判过去和现在,而最重要的是未来,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我们即将和正在面对的未来。实际上,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是分不开的是连续的,就像我某文章里穷与富分不开一样。

 

假如毛主席要是在,我进一步设想如下: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引领着世界潮流,成为一党执政而具有普遍民主的杰出代表,法制完善,领导选举产生{这和作者另一文章里要追求的民主科学法制社会主义极为相似}伟大祖国经过60多年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发展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傲然雄立于东方,引领着世界人民继续向着人类社会最高目标稳步前进。我们将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继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科学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不解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取得绝对性胜利,资本主义纷纷向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港澳台早已融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有了新的伟大贡献:不战而屈人之兵,创造了消灭资本主义的新途径,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增添了新的亮彩。美国共产党已经成功的发动了颜色革命,全世界仅剩下为数不多的30多个顽固的资本主义独裁国家已经到了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共产党正义力量在这些国家正在一步步壮大。普世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共同敬仰,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向往的圣地,在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基础上又成为人类文明的新灯塔。

 

这次由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基于全世界基本上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的情况下,,中国继率先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后,这次主张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提议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响应,美利坚社会主义联邦国共产党总书记奥巴马同志和各国领导人到中国聚会,还有30多国家也有共产党代表来到中国参加会议,共同制订全世界和平共荣大原则,朝全面彻底放弃核武器迈进。伟大的苏维埃联邦凭借其社会主义实践的创始国而享有盛誉,成为这次核峰会的另一个主角,梅德韦杰夫总书记在书房受到了毛主席亲切接见。

 

与会各国同志,高度评价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高度赞扬了毛主席丰功伟绩。毛主席在会议结束时集体接见了与会各国同志。为了帮助各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毛主席应讯介绍了三条宝贵经验: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雷锋。通过这三条全面得到坚决贯彻实行,我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二十多年就不仅积累了雄厚的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军工基础,增长速度在同期世界前列;而且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高尚情操举世无双。加上后来与美国苏联关系缓和,我们有了更大精力抓革命,促生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与时俱进,与世俱进,适当矫正了和缓和了阶级斗争观点,增加了民主和法制两个重要元素,辅以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等新内涵,更加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促进了我们伟大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毛主席还谦虚的说,我是人,而不是神,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人民的功劳,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我劳累一辈子,就干成了两个事情,一个是统一了中国,消除了列强,另一个是初步建成了完善的科学民主法制的,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我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各国同志们回去后要结合本国实际,也要与时俱进,正义的事业是战无不胜的,祝愿你们取得更大的进步。毛主席的讲话受到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们脸上流出幸福而激动的泪水,久久不愿离去。

会见结束后,胡锦涛等同志送主席到书房后,毛主席还对参加接见的中央领导同志语重心长的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老了,没机会继续与时俱进了,你们后来者可以替我改正,我就瞑目了。胡总书记接着主席话说,主席过谦了,您太伟大了,我们都是您的学生。主席突然想起了什么,接过胡总书记话说的:泽民同志咋没在这儿,他可是立了功的,关键时候出了大力。我个人一个意见,说出来大家参考参考,我们那个共产党就是代表一种理想,是一个特别的群体,随着社会发展,人越来越富,层次越来越多,严格界限也区分不开,不宜让党性混入其他成分,比如资本家,这个成分混进来一点也监督不了我们,改善不了我们,甚至扭曲我们。最好允许他们自己重新组成群体时刻监督我们,限制我们,代表不同层次的人民表达声音,合法合理与我们争争何尝不可,这对我们自身有利,他们分出去反而就能纯洁我们,替我们发现疾病治疗疾病。我们应该有能力,有自信,即使选举,我们能胜过他们。还有题外话,那个乌有上一篇《极端的左右两派都是盲人摸象》虽有错误,批评中肯,不可当成反面教材。他作者不是说人无完人吗?大家有空可以读读,或许我们大家都不是完人。他说的科学性最重要,切记科学二字。中国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次核武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家一致拥护中国政府的提议,准备回去全民讨论,争取下次来中国时正式签署全面废除核武共同声明。会后,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等许多与会同志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参观了毛主席旧居,瞻仰了一大纪念馆。

 

稳定与和谐 (2010-4-15 16:57:09)

 

毛主席反对浮夸风的有关讲话

 

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吴冷西说:“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始自己因毛主席的再三盯瞩,还是比较慎重,但到了6月份就‘随大流’了。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把宣传口关的这批中央领导‘思想解放,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而毛泽东的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的声音微弱。在当时中央领导层中,他是少数者。所以我只好‘随大流’跟多数中央领导走,特别是跟把宣传口关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走。对于1958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鼓吹‘五风’的错误,应是把宣传口关的中央领导刘少奇、邓小平等人负责。当然,虽然不能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应对1958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主持这两个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感内疚。”(吴冷西《忆毛主席》72页)

 

1962年以后,吴芝圃年年结合自己在河南工作中犯错误的沉痛教训,给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南局写自我检查报告,反复挖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表示要坚决接受教训,永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19621月,吴芝圃在给中南局的检查中承认:“对河南五八、五九年粮食产量,我曾经作过远远高于实际的估算……不止一次向主席作了河南粮食数字的假报告……反映全省群众生活只有5%安排不好,其实,那个时候正是信阳地区大批发生浮肿病和死人的时候。”吴芝圃沉痛地说:“省委和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大得很……组织上无论如何严肃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吴芝圃后来数次心痛地表示:“我欠河南5000万人民的债一辈子也还不清。” ……

 

1979124下午,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中共中央为吴芝圃和张际春、徐海东、刘长胜、张霖之、王世英、南汉宸、刘裕民等八人一起召开了平反昭雪追悼会,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在吴芝圃的悼词中宣布:“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党中央给吴芝圃以很高的评价,说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稳定与和谐 (2010-4-15 17:02:23)

 

毛泽东在武昌和各协作区主任的讲话(二)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实际上只作了半个主席,不主持日常事务。

北戴河会议。我犯了一个错误,想了一千○七十万吨钢,人民公社,金门打炮三件事。别的事情没有想。北戴河会议决议现在是改。那时是担心,没有把革命热情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武昌会议把两者结合起来了,决议要改。两条腿走路,俄国的革命精神与美国的实际精神。

 

我没有想到今年搞人民公社,也没有想到过农村搞公共食堂。帝国主义那边造谣,说这都是我出的主意。

 

旗鼓双峰 (2010-4-15 17:33:04)

 

历史就是历史,史实就应该是史实。所以,从76年以后,我老是与人说,国家应该在一定时间后(最好不超过三十年)就应该把领导者的所有书信、批示、讲话记录对人民公开。他们的是非功过由人民自己来评论,来定夺。

 

iqiaoniao (2010-4-15 20:23:33)

 

一吹,二压,三许愿  --------------  这种做法,历来是走资派的拿手好戏。看看眼前,比比皆是。

 

头飞雪 (2010-4-15 20:24:18)

 

补充:

    

1。毛泽东致六级干部的公开信,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1月第1版) 235-238页 《党内通信(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五月二日)》的 一。其落款: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2。《党内通信(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五月二日)》的二:

 

刘、邓、周、陈、林、朱、谭、彭各同志:

    心血来朝,写了一篇《党内通信》,请你们斟酌,看是否可用。如有修改,请直作改动。

                       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时

 

    柯庆施、曾希圣、周林、刘仁四位同志看一看,是否可行,请求修改。

                          

 

3。《党内通信(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五月二日)》的三: 

 

刘、邓阅后,交尚昆同志:

    此件请你在今天或明天,用电话发去。再另引如前示。

                       毛泽东  五月二日上午

 

 

(转载自毛泽东旗帜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