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长林: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勤廉执政思想是立党兴国之本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783  更新时间:2009/4/3 18:11:59  文章录入:pdedu  责任编辑:pdedu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向全党发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告诫。

近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两个务必”是我们立党兴国之本。再过两个多月便是 “两个务必”提出60周年纪念日。本月也是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全体同志赴西柏坡重新强调“两个务必”6周年。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回顾“两个务必”,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全面推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及历史地位

“两个务必”的提出应该是起源于1945年在延安毛泽东与黄炎培就假如共产党执政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讨论与思考。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谈话中的慎重思考,围绕分析历史周期率的动因、形成,找到了执政党持久生命力的保证便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监督。通过有效监督来确保执政党不腐败,不懈怠。

1949年3月,三大战役全面告捷,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将由一个长期被压迫、被围剿的党变成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入由城市领导农村。党的创业之难即将成为过去,而巩固和开创新事业的考验即将成为现实。在中国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之际,毛泽东就党成为执政党后如何抵御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击和防止党内出现骄傲自满情绪的出现,适时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

通过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两个务必”正反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两个务必”思想和民主监督是毛泽东思想中最精华最珍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毛泽东曾将其高度概括为一句话叫“造反有理”。我们认为此认识对,但不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造反,而是通过造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应是关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理论体系。其精华与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如何动员人民群众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列宁主义将这一光辉理论付诸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毛泽东思想也是关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理论体系,其精华与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则是如何组织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监督与执政党在如何为人民服务和进行国家建设中进行强身自律,而确保人民政权不丢失,不变质。而“两个务必”思想与作风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与精髓。

二、“两个务必”与毛泽东勤廉执政思想的发展

我们认为毛泽东的“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应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的谈话,标志着毛泽东对人民政权设立的框架特征基本形成。其核心是靠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地巩固红色政权。这是执政党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来实现的他律,而促使共产党执政后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怪圈。而1949年3月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则是通过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来保持人民政权旺盛的生命力,是执政党的自律。共产党人的自律与他律形成了毛泽东勤廉执政的思想。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进驻北平执政之后,依据1945年在延安形成的他律与1949年在西柏坡形成的自律原则,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党在宪法确定的范畴内发挥领导组织作用,与其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和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并接受他们监督的人民共和国体制。

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初期,以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行为就在一部分人中蔓延、滋长了起来,也冒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李自成”式的人物。其中刘青山、张子善可谓罪行昭著的突出代表,他们二人利用职权,非法经营,投机倒把,贪污挥霍巨款,嫖娼吸毒,腐化堕落,被依法处决。自此,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总的说来,在全党的重视和努力下,在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中,这次运动教育了共产党的全体干部,挽救了大批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这是毛泽东勤廉执政思想与腐败势力的初次交锋。交锋的胜利警示了全党,教育了全党,影响至今。

第四个阶段是:6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巨变、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周边局势的恶化,党内高层产生分歧,引发毛泽东对“反修防修”的战略思考。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以“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对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进行摸底,对于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工作作风问题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清洁了党内环境,探得党内作风建设存在的要害问题。

第五个阶段是:60年代中期,在“三反运动”和“四清运动”的基础上,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正像胡耀邦同志与《理论动态》组的同志谈话时所讲: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是光辉的,实践是错误的。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是为了反修防修,这个思想是光辉的结论至今没有人提出质疑;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实践是错误的结论,大家还有许多争议。文化大革命作为20世纪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件,仅过去32年,许多具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还在,故无法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按照当代作志、隔代修史的社会科学定性原则,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认识再对“文化大革命”作历史结论,或许会更科学更准确一些。

三、 “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的不同实践及取得的不同效果

“两个务必”与毛泽东勤廉执政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也影响了共和国及全人类的发展历程。但是,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实践将有不同的效果。

1.  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两个务必”引领与感召下,通过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国家政通人和。科技、文化、经济建设也实现大发展,呈现世界公认的大跨越

在建国后的近40年间,由于坚持和发展“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作风,党的队伍保持了纯洁性与生命力。这一时期,扫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黄赌毒等落后残余,党员干部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人们从内心深处信服共产党。党群干群关系如同鱼水一样融洽、和谐、稳定。焦裕禄式的干部遍及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风气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中国出现了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舍已为公、助人为乐的无名英雄层出不穷的良好景象与和谐社会。

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深深的影响着全党,保持了党的本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走出战乱的环境下,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状,以空前的团结和拼搏精神开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迅速完成了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施并完成了一大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业项目,“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万吨水压机的问世、浮法玻璃的诞生等都标志着中国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形成了航天技术、军工事业、国防科技、钢铁机械、生物医学等共和国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2.  从80年代后期到党的十六大以前的10多年间,中央高层不再提“两个务必”,更是丢掉了民主监督的勤廉执政思想,以致于从80年代后期党的干部队伍素质开始滑坡,领导干部犯罪率急剧上升

八十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的主要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随着国内“非毛思潮”的泛滥,再加上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两个务必”与毛泽东勤廉执政思想被丢弃,甚至我们党近20年来党的会议上不再提及“两个务必”与民主监督。“两个务必”的警示作用明显弱化。从而导致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6.4事件”之后的近十几年里,一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已不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意识更是漠然置之,腐败之风在全党蔓延。加之没有了人民群众下对上的监督,以致于使很大一部分党的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以致纷纷落马。在执政党内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买官卖官,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目前已有成克杰、陈希同和陈良宇等三位国家领导人成为人民的罪人,沦为阶下囚。其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腐化堕落被依法处决。此外,中共党内被判刑,甚至枪毙的省部级干部就有上百位之多,地市级干部违法违纪数以千计。这些也仅仅是被查证落实并处理的。以致于百姓对党风多有抱怨,开始发生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甚至更有亡党、亡国之担忧。从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和勤廉执政思想被丢失抛弃而导致的严重恶果。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新强调“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作风,社会风气趋好,民心民意回转

2002年12月6日,在党的十六大上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全体人员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重新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工作思想作风,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的大会上提出“两个任何”,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10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这个执政理念是与“两个务必”和勤廉执政思想一脉相承的,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党风民风开始回归,国家呈现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中央在大力倡导“两个务必”与勤廉执政思想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党中央坚持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同时广泛到工矿企业、社区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同群众一起就餐,听取民声,体察民情,为中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体现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正确果断及时决策,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了一线重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坚强、团结、互助,使民心空前凝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益回暖。

此外,党中央也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随着一系列纪检监察制度和措施的出台以及一大批重大贪腐事件的查处,腐败现象发展的势头得到一定扼制,人们盼望的风清气正的社会有了新的希望。

这一时期,人们从新一届党中央与国务院领导的身上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年代,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