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威媒体看小岗村“两极分化”
金 熬
元月12日下午空闲,笔者就近到寒舍对面之超市书店浏览,其中很快被一本厚厚的新书所吸引——原来是完稿于2009年8月之《小岗村的故事》。本想买下走人,但因该书属豪华精装本,加上本人一向拮据,故无奈“偷拍”数张自认为有价值的图片及扉页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该书具体内容相信网友通过本人所拍摄到的几张图片亦可窥见一二。
然而,就在笔者是夜整理图片时,骤然想起去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曾有权威媒体介绍小岗村之专辑。故又迅即查寻,旋即,新华社2009年9月15日通电《辉煌60年:凤阳小岗村 今昔大不同——小岗大包干带头人回访》出现在眼前。现全文抄录,旨在与所有网友共享:
新华网合肥2009年9月15日电(记者葛如江、詹婷婷)自1978年12月的一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那一刻开始,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就此拉开了大幕,中国农民的命运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历经风雨,小岗人一直坚信,只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小岗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小岗60年 今昔大不同
由费孝通先生题字“凤阳县小岗村”的门楼伫立在小岗村西头,新建的民居小楼沐浴在阳光下,村里农民文化广场上的“大包干书卷”颇具气势,徽派建筑风格的村委会办公楼、档案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无不彰显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在新中国60周年里发生的变化。
进入小岗村门楼不远,就见到小岗村村民关正锦开的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名叫“大包干农家菜馆”。去年9月30日,就是在这家农家乐的小院里,胡锦涛总书记和关友江等大包干带头人促膝谈心,共话改革发展大计。
关友江是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当年大包干按手印的18个人之一。现在,他也是唯一一位仍在村里任职的“大包干”带头人。
62岁的他,打出生起就没离开过小岗。他既是小岗村60年从贫穷到致富的见证人,也是小岗村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者。
尽管他不愿提起贫穷的往事,但这段记忆是无法忘却的。到1977年底,小岗生产队不论户大户小,户户外流;不论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跳的都讨过饭。话语间,关友江唏嘘不已。 1978年秋天,凤阳遭遇特大旱灾,粮食歉收,不少村民又开始准备出门讨饭。这时候,老人们说,能不能“包产到户”呢?这一年的1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岗18户农民以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签字画押”方式,按下了18个鲜红的手印,并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
第二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2元猛增到400多元,全村粮食产量达13.2万斤,23年未向国家交一粒粮还年年吃返销粮的小岗人,一下子向国家交售粮食2.5万斤。
如今的小岗更是今非昔比。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到6600元。“如今,小岗人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燃气灶,装上了电话,看上了彩电,用上了冰箱、洗衣机,年轻人还买了电脑上了宽带。”关友江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从今年元月三日起,因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猝然去世,权威媒体均以较大的版面或较长的时间,且以头条新闻节目的重要位置播出或登载有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美誉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起初,由于赞扬的成分过多而又却缺少实际的具体事例,使人有如坠雾中的感觉。直到在随后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大多以人物采访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沈浩书记在小岗村六年多的工作历程和最后累死在小岗村的情况,才使人如梦初醒。
对于小岗村是否是用“大包干”的这种方式才真正地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和“大包干”的这种方式能否真正地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一直以来就受到很多中国人的质疑。但是,在资改派控制下的各类媒体就是在始终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不仅拒不说出小岗村和“大包干”的事实真相。而且还不遗余力地用谎言复谎言的这种方式,来拼命地地加以掩饰。直到这次为了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权威媒体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将小岗村这个外表被资改派用谎言涂上了一层层艳丽色彩的“破包子”捅露了馅——借此机会,我们也不妨将沈浩同志去世后,人民日报记者刘晓鹏、钱伟,新华社记者杨维汉共同采写的通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记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中介绍沈浩同志正派到小岗村之前,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小岗村之现状摘录于此: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综上所述,沈浩同志不幸于2009年11月5日去世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同样是权威媒体报道中的小岗村,为什么会产生着如此亘古未有也许是空前绝后的“两极分化”!?
由此看来,小岗村的故事注定要成为历史中流传千古的政治笑话,而那“18位农户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了18颗红手印(亦称‘血印’),从而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无疑会成为这个历史笑话中的小丑而遗臭万年。
完稿于2010年元月12日23时10分
(转载自毛泽东旗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