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全国毛泽东思想学会(筹建)网 >> 领袖故事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斯大林远比俄罗斯人的评…
俄罗斯隆重纪念斯大林13…
斯大林是一位廉洁的苏联…
俄罗斯国内在评价斯大林…
更多内容
[图文]斯大林的“别藏着掖着”         ★★★
斯大林的“别藏着掖着”
作者:陈鲁民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2131 更新时间:2010/1/21 17:16:41

 

斯大林的“别藏着掖着”

 

陈鲁民

   

 

 

斯大林有个“怪癖”,不论是他在莫斯科的会议室,还是在疗养地的会议室,甚至是在他二战时的地下指挥所的会议室里,任何桌子,包括大会议桌,都不带抽屉。据说这体现了斯大林一个重要的行事原则:别藏着掖着,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世界新闻报》200874

 

    “别藏着掖着”,就是要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没有保留地发表意见,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这有益于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正确决策。反之,会议上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心口不一,“犹抱琵琶半遮面”;同事之间,互相提防,“开口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只会互相猜疑,增加内耗,久议不决,费时误事。

 

    当然,要让大家都“别藏着掖着”,领导人一定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有听进不同意见的雅量,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众人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直抒胸臆。否则,不管会议桌有没有抽屉,大家也会噤若寒蝉,话烂到肚子里也不肯全说出来。

 

    在斯大林民主作风还较好的年代,大家也确实做到了“别藏着掖着,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形成了许多积极而正确的决议,大大推动了苏联的建设速度。后来,当他变得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后,虽然桌子还是那种没有抽屉的会议桌,大家为了自保,也都变得老成持重,口是心非,该“藏着掖着”,就决不“放到桌面上”。疑神疑鬼的肃反扩大化,对德军进攻苏联的错误判断等,大约都是在这种氛围下出笼的,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后,大肆批判斯大林的“暴君作风”,连讽带喻,不遗余力。一次,他批得正起劲,忽然有听众质问他:“赫鲁晓夫同志,您当初在干什么呢,你那时候为什么不提意见?”赫鲁晓夫顿时“勃然大怒”:“站起来,给我拉出去!”众人不禁愕然。然后,他又幽默地说:“瞧,当初就是这个样子,您说我敢吗,我有几颗脑袋?”

 

    一般来说,“藏着掖着”的话,都是不同意见,是逆耳之言,但又可能是最重要的意见。古人说:“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同意、赞美、拥护的意见,究竟是一千人还是一千零一人,意义不大;而反对者的意见,哪怕只有一个,都可能极有参考价值,真理有时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老总不肯“藏着掖着”,把他对大跃进的不同意见“放到桌面上”,结果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后来证明,真理在他手里。如果当初听取他的意见,及时纠“左”,就会避免国家和人民遭受更大损失。

 

    “别藏着掖着”,还有另外一层意义。眼下,不论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民主社会,都要求信息透明,高度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谁也无权对人民“藏着掖着”。事实也一再证明,不论是重大事故还是突发事件,真相公布越早、越透明,效果就越好,工作就越主动,越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反之,越是“藏着掖着”,捂着盖着,“神龙不见首尾”,就越会谣言四起、猜测不断,给坏人趁火打劫制造可乘之机。

 

“别藏着掖着”,会使内耗更少,效率更高,也会使人与人关系更融洽,社会更和谐。(陈鲁民/郑州测绘学院)

 

 

(转载自新华网)

文章录入:mzd8341    责任编辑:mzd83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中心概况 友情链接

    西·平定  站长:邵华 TEL:0353-6188456 QQ:596254574   邮箱:596254574@qq.com
    技术支持:平定博胜电子 晋ICP备09008532号

    晋公网安备 14032102000118号